考得差的孩子,比大家都难过
不久前,江苏新闻广播栏目组,接到一位父母的举报,说自己家里孩子因期中考试英语只考了69.5分,拖了班级后腿,任教老师便用塑料尺把孩子的脸打肿了。
看着孩子脸上的伤痕,触目惊心。
事情被披露后,老师不当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应有些处罚。孩子脸上的伤,也会慢慢愈合。但孩子心灵上的伤口,是不是还能愈合?
在大家身边,不止是老师,很多父母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分数。
上星期五,接儿子放学时,我在校门口遇见儿子的一个同学在哭。走过去一问,原来是期中考试没考好,怕回家被母亲骂。
孩子忐忑的表情和脸上的泪珠,背后隐藏着多少恐惧、无助和慌张。
考得差的孩子,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好脸色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从5岁起, 孩子们就开始考虑其他人怎么样看待他们, 并且尽量打造和维护我们的形象与声誉。
考试成绩不好,对于孩子来讲也是非常失败、非常没面子的事情,即便爸爸妈妈和老师不批评,他们也非常伤心难过了。
儿子的班上曾举办过一次亲子教育推荐会,有位母亲推荐了一个故事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老师召集父母来开会,当看到孩子的成绩时,有些开心有些忧伤。
有位母亲当场就指责孩子不努力、不争气,孩子哭着冲出了教室。
说实话,看到女儿的成绩后,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碍于父母和同学在场,才忍着没责骂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吭,心里想着该如何解决。这个时候,孩子忽然对我说:“母亲,谢谢你,没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批评我,我保证将来认真学习。”
过去看过一张图片:考试成绩的好与差,还决定孩子回到家门口时敲门的力度。
那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巴不能向全世界宣布,而拿着60分试题的孩子,心里是多么沮丧、忐忑。
假如等待他的是一张愁容满面,或者是怒气冲冲的脸,留给孩子的除去挫败感,还有被嫌弃的恐惧。
脑科学家觉得,当右脑情绪区充满紧张、恐惧、焦虑时,左脑理性区就会遭到明显干扰,一个人的学习力会大幅减少。
携带这类负面情绪,也非常难在学习上有所忽然。
爸爸妈妈有多嫌弃孩子考得差,
孩子就有多讨厌自己
大部分父母觉得,好好念书是走向成功的捷径,而成绩是考察学习成效最直接的规范。
爸爸妈妈对孩子分数的关注,无非是期望孩子生活的路,可以走得顺畅一些。看到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成绩,爸爸妈妈难免替孩子的将来担心,取而代之的是与日俱增的焦虑。
然而,孩子的成绩,不是孩子通往美好将来唯一的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才是一个人的终其一生的目的。
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本身的价值观就在流失,假如再加上爸爸妈妈的责骂和嫌弃,归属感也在渐渐丧失。
如此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重压和期盼下,即便获得了肯定成绩,情感上的缺失,也将成为终生的遗憾。
知乎上有个网友说:成绩好,春节亲戚聚会大伙都表彰你,成绩差,连隔壁邻居都离得远远的你;成绩好,你会对将来有不少希冀和向往,成绩差,你会迷茫和踌躇不前。
因此,过于关注分数的爸爸妈妈,在他们眼里,分数才是爸爸妈妈爱他的条件,没好的成绩,连爸爸妈妈都嫌弃。
长此以往,或许会导致两个不好的的后果,有的孩子把分数当成生活的唯一目的;有的孩子则携带重压越学越差,破罐子破摔。
心理学家阿德勒觉得:“人是有自我进步和达成的潜能的,人天生就有追求优越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热门的视频:有个孩子期未得了奖状,大摇大摆走路的样子,被网友调侃,走出了“六亲不认”节奏。
原来,这个孩子之前只考了77分,母亲为了鼓励他,说这次假如能拿到90分将来,就给他买自行车。这次获得了好成绩,心花怒放的节奏也是对自己努力的一定。
当然,单纯的物质奖励不是教育的长久之道。面对孩子不达标的成绩时,父母正面处置的方法,才是上非常重要的。
和孩子一块,找到“考不好”背后是什么原因
儿子进入小学三年级后,连续几次考试,数学成绩都一落千丈,最差时才46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看过孩子的试题后,我发现,问题出目前基础计算题上,不是粗心,而是根本不会算。
那段时间,我忙于工作,极少关心儿子的学习。孩子担忧被骂上课不听讲,也不敢主动告诉我题目不会做。
我没责骂孩子,天天坚持带他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不懂的地方,就从网上找视频,把每一个要点都融会贯通。
最开始,孩子挫败感非常强,学不到十几分钟,就开始闹情绪。我对他的情绪表示十分理解,和他一块回顾这期间获得的每一点进步,激起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就如此,大家坚持了一个月,孩子的数学成绩慢慢提升了。更要紧的是,他了解了只有付出努力,持续的坚持下去,才能获得进步。
你的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教育方法的全部秘诀就是抓住孩子的上进心,不然,再高明的老师也不可以帮孩子培养出好的品质。
之前,一个父亲放烟花“庆祝”儿子考了7分的视频走红互联网,让网友们羡慕不已。
孩子父亲说,11岁的儿子常常考零分,这次考了7分好不容易。为了勉励他,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来燃放。
在父亲正面的勉励下,孩子在后来的考试中,已经达到了57分。
从0到7的跨越,在很多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在父亲眼里,却是孩子的进步。
可是,见过太多父母,只因孩子差1分没考100分,而责怪他粗枝大叶,却否定了那99分的努力。
分数有限,生活无限。
有人把养孩子比作“养植物”,每种植物都有不一样的花期,开出来的花,有些鲜艳无比,有些小巧玲珑,有些植物,甚至不开花,只长着郁郁葱葱的绿叶。
作为爸爸妈妈,大家能做的、该做的,就是拿出足够的耐心,去慢慢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接纳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去赞赏和鼓励他,等待他们开花结果或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