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北京教委发布的《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的建议》正式推行。建议明确提出,北京2015年将达成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达成划片入学。这标志着,北京教委多年来推行的京籍学生“就近入学”、“对口直升”、“九年一贯制”等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政策得以进一步的落实。
同时,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超越700万人的城市,去年15万进入北京小学的适龄儿童中,非京籍儿童有将近6万人。记者获悉,非京籍儿童假如想在北京拥有学籍并上学,父母需要“五证俱全”,不然,孩子只能回到老家,或者进入没学籍的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念书。
拥有北京户籍的义务阶段学生到底怎么样升学?父母如何看待日益膨胀的教辅机构和高涨的学位房房价?非京籍学生的父母,在“五证俱全”的状况下,是不是就能保障子女在京同意义务阶段教育?本报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走访。
记者
“在北京,能读上一个好的小学,基本就能上一个名牌初中。”这是不少北京户籍父母心中的共识。
新政:小学入学100%就近
这类年来,北京一直强调推行小学、初中“就近入学、对口直升”的政策,“专长生”比率渐渐减少,去年,奥数也被“踢出”专长之列,初中只许招收非常低比率的专长生,几乎所有中小学生只能选择划区内的学校就读,学校“跨区不许跨片招生”,学生“不许跨区念书”。
据北京教委负责人介绍,2014年北京初次启用了统一的小学和初中两个入学习管理服务管理软件,将每个学生的入学渠道和方法全程记录,真的达成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杜绝“跨区跨片招生”。
现在北京小升初“择校生”比率控制在10%以内。2014年北京小学就近入学比率为92.26%,初中就近入学比率为77.64%。今年的目的是:小学100%就近入学,初中90%以上达成划片入学。
同时,划区内重点初中开始与划区内的几所普通小学“对接”,大多数小升初学生,无论成绩优劣,通过电脑派位,就能“对口直升”上到重点初中。对口初中、小学将在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组成深度网盟,将来,“对口直升”比率将达到80%左右。
非京籍儿童须五证俱全
北京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非京籍儿童入学状况,北京政策基本不变,在去年“五证”的基础上,各区县政府将根据北京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同意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指导需要,结合实质拟定并公布推行细节。届时,各区县对于父母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将做进一步细化。
“五证”即适龄儿童少年爸爸妈妈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质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监护条件的证明。
父母持“五证”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入学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协调解决。假如父母没“五证”,意味着孩子只能回老家念书,或就读没北京学籍的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
小升初:前30%尖子生抢手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李女性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小夏现在在东城区的名牌初中171中学上初中一年级,历程了6年“小升初”的洗礼,李女性感慨小升初政策的多变。
“东城区的小学、初中水平没海淀区、西城区好,女儿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家本来计划让她转学去海淀区,但由于忽然推行新政策,没法转。以前,初中还会招收一些奥数专长生,我就给女儿在课外辅导机构报了奥数班,但去年,学校明确不招奥数专长生了,小升初的政策一年一个样,大家也只能像没头的苍蝇到处跑。”
李女性表示,以往优质小学、初中还会以“共建生”的名义定向招收一些在部委或像中石化的央企工作的职工子女,但从去年开始,“共建生”正式被取消。
李女性向记者介绍,女儿去年在北京四小读小学六年级,尽管北京有严格的划区、划片入学,与“对口直升”政策,但像划区内171中学如此的重点初中,还是有肯定的招生“打折”,“成绩出色的学生可以提前录取,一个片区里,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期末成绩和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的期末成绩排到前30%的学生,可以像填志愿一样选择进划区里的一所重点初中,另有5%的学生可以通过‘专长生’入学,剩下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是随机‘摇号’,对口直升。由于我女儿的成绩能进前30%,所以她就通过提前批进入了171中学,但听说,将来‘对口直升’的比率会愈加高,靠成绩的会愈加少。”
李女性称,尽管学校明确不收奥数专长生。但像人大附中的革新班,它有特殊政策可以面向全市范围招生,奥数成绩当然要紧,李女性表示,依据现有政策,绝大多数父母已经把关注点从“小升初”转移到“幼升小”上,“未来的趋势,就是读好小学上好初中,学位房会愈加紧俏。”
幼升小父母
天价学位房涨幅仍惊人
伴随“对口直升”政策落地,关于北京天价学位房的报道铺天盖地。
去年3月,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华清嘉园出现一套37平米、叫价350万元的学位房,媒体皆呼天价。孰料“一山还有一山高”。据北京媒体去年5月报道,在北京西城区实验二小所在学区的文华胡同和文昌胡同,原本都是以低矮的平房“大杂院”组成,这两年却成了父母追逐的目的。
当地地产经纪人向北京媒体表示,他们前两天刚成交了一套8平米的实验二小学区房,成交价是250万元。而最新的一套房源面积7平米,价格220万元,单价超越31万元。“这套220万元的房屋只不过一个过道,但可以落户,有学位。”该经纪人说,“买这种房屋都是为了学位,并不住人。”经纪人说,顾客一般更想选择总价低的房屋。
据记者知道,实验二小的学区房2013年同期均价每平米18万元,2012每年平均价为10万元~12万元,但去每年平均价则超越30万元,涨幅惊人。
家住西城区的张女性的女儿5岁,两年前就想借钱买文昌胡同学位房,但老公感觉价格太高,没购买,现在张女性懊悔不已:“目前借钱也买不起了。”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比较理性,毕业于清华大学、家住房山区的李女性表示,她不感觉一所好小学对女儿尤为重要:“我小时候就是就近入学,上完家门口的小学,再上家门口的初中,初中毕业后,孩子的选择其实非常开放,她可以考市里任何一所重点高中,所以我不焦虑。”
非京籍父母
跨区工作子女却遭入学难
对于非京籍父母来讲,孩子念书一直是块心头大石。对于“五证俱全”的需要,看上去易办,实质还有附加条件。不少进京打工者因单位不合法,不缴纳社保等问题,其子女或回家念书,或进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
今年石景山区教委公布的政策需要爸爸妈妈一方在石景山区工作并在石景山区缴纳社保。这使得老家在河北的李先生犯难,他在北京石景山区买了房,并未入京籍,但李先生和老婆都在大兴工作,“目前规定孩子不可以跨区入学,大家要有石景山区的务工证明和纳税证明,孩子才能在石景山区上学,但单位在大兴,这个新规定太死板了。”
民办学校一直是非京籍父母关注的热门,而北京教委今年初次提出,将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在招生时单独列出,作为提前批次录取,而进入民办初中的学生,不可以再进行“对口直升”。
而同意完义务教育后,非京籍学生非常可能都要回老家念书。儿子在北京读初中二年级的杨女性告诉记者,“我和儿子的户口都在广州,儿子要想在北京念书,除非大家夫妻有一人是博士后,不然夫妻中一人就需要办一个‘北京工作居住证’,但这个证件现在只有9类人才有资格,有点困难。”
据记者知道,要办理北京工作居住证,门槛并不低,最起码得学士学历或获得中级职称,并对所服务的企业有必须要求。
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
学生非常难进入公立初中
办不了“五证”的孩子,一般会去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念书。这里的学生一般没办法获得北京学籍。这类学校有公办,也有私立,有些有有关教育部门资质认证,有些没。有证学校教委为每一个学生一年补贴1000元。
一位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的老师向记者回忆起当初第一所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的打造过程,“就在清河的大棚里诞生,好多外地人本身是种大棚菜的,看到其中一个有学识,就让他去教上不了公立学校的孩子”。一位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的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800名学生的学校,配备35个老师,教委给每一个学生每年补贴1000元,学生每学期学费1500元,小卖部收入一个月10000元,水电一年50万元,算下来一个800学生的学校,老板一年可赚100万元。”
但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多数设施简陋,老师待遇低到一个月只有2000元,对于在此念书的学生来讲,异地高考考试基本不指望,2015年2月,北京教委指出,学生在流入地需要先拥有入学资格,入学后才能建学籍;在不合格学校就读不可以打造学籍。就基本关上了这类学生想在北京小升初的大门。一名外来务工职员子弟学校的老师说, 去年他带的60多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只有四人进入公立初中,其他都另谋出路。另一位老师插话说,“能进四个已是万幸,他的班级全部都没”。
公益组织负责人:
孩子跟着父母更好
一位长期驻守在京郊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流动人口的工作主如果做小生意、卖菜、家政、装修、建筑、装空调,刚毕业的青年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但她觉得,孩子“肯定得跟着爸爸妈妈,无论条件怎么样,都得跟着。孩子对外在的事物不敏锐,但没爸爸妈妈在身边,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一定会想‘父母不管我了’”。
因此她不太倡导让孩子返乡念书,“不少人住在大棚或者简陋的破屋里,但这类条件都可能比他们老家要好。大家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问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