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闭嘴是标准配置,伴随是高配,顶配是什么?

   日期:2024-05-26     来源:www.cqkxpx.com    浏览:460    
文章简介:假如要问,养孩子,哪一关最难过? 那样,答案肯定是青春期。 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在经济和生活上还需要爸爸妈妈照顾,但在精神上已经开始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了。

假如要问,养孩子,哪一关最难过?


那样,答案肯定是青春期。


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在经济和生活上还需要爸爸妈妈照顾,但在精神上已经开始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失去控制感就仿佛隐藏的“定时炸弹”,不了解哪天会爆发。


以前一点小事都爱和我推荐,目前回家就关上门刻意躲着我;

小时候那样听话懂事,如何目前动不动就顶嘴,处处跟自己对着干。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少爸爸妈妈都开始头疼,本来乖巧懂事的孩子,为何一到青春期,就性情大变,稍有不慎,家就会氛围不同以往。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妈妈怎么样与他们交流及相处呢?



爸爸妈妈最大的误区

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说:“青春期是一个充满优柔寡断和矛盾情绪的过渡阶段,是风雷激荡的生活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生理上开始成熟,进入了身体的第二发育期。不少孩子的身高和视线,都能与成年人对视了。这种身体变化,会让他们感知到自己“我长大了,成熟了”。


可是,自我意识萌生的孩子,与还未跟上变化的父母,由状况认识的“差距”、交流的不顺畅,进而致使矛盾随时一触即发。


电视剧《大考》里,就有如此一段剧情:儿子吴家俊喜欢动漫和二次元,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参加艺考,进入动画学院。可母亲董碧华坚决不认可,特意离职在家盯着儿子学习,甚至拆了儿子房间的门锁,只为随时监督他的状况。


有一回,董碧华在陪儿子学习时睡着了,儿子就偷偷地画起我们的参赛作品,不料被醒来的她抓个正着。她大发雷霆,即便儿子百般恳求,仍然毫不犹豫地毁了这幅花费儿子数月心血的参赛作品。


面对被毁的画作,儿子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对着母亲大喊:


“你是否有病啊?”

“你真是太恶毒了,你连后妈都不如!”

“将来我考得远远的,再也不要看到你,我要离开这个家!”


董碧华气急败坏,狠狠地抽了儿子一个耳光。而吴家俊也毫不示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这段剧情多么眼熟,不正是日常不少父母和孩子间不断发生的场景吗?


有些卸掉孩子卧室的门,或者在家安装监控,随时随地察看孩子动向;有些偷偷翻阅孩子的日记,查询手机中的聊天记录,探索不对的“苗头”,想要将所有不利原因消灭在萌芽中;有些言语输出,试图让孩子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走回自己设想的“光明大道”。


然而,让亲子关系走向冰点的导火索,正是那句“我是为了你好”。


不对等的交流、“较劲”的交流方法,易会出现爸爸妈妈埋怨孩子不听管教,孩子厌烦爸爸妈妈管得太多的状况,这像两个同极相对的磁铁,一直无人退让,只能同极相斥、两败俱伤。




闭嘴是标准配置

防止过多的唠叨和指责


李玫瑾教授谈到青春期抚养时曾说:“孩子到了青春期,爸爸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闭上。”


高高在上的说教、一味的指责、无穷无尽的唠叨,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抗的事情。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也曾给青春期的父母建议: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要多做饭,少说话,这两点能做到,亲子关系就会改变。


知乎上有个网友过去推荐过我们的历程。


上初中的时,他忽然迷上了网游,班里的“好哥们”隔三岔五就约着去网咖,成绩因此一落千丈。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他母亲遇见这样的情况,除去打就是骂,试图用爸爸妈妈的权威压制他。


但当时的他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反感爸爸妈妈权威教育,态度就是大不了挨顿打,还能拿他如何?


但忽然有一天,母亲不再跟他硬碰硬了,只不过做好饭,然后叫他吃饭。饭桌上,爸爸妈妈也不再唠叨他的学习,只问他饭菜合不合口味,近期有没什么想吃的菜。


时间久了,他反而有的不适应了,开始深思我们的行为和对待爸爸妈妈的态度。


数年之后,他询问妈妈:“当时为何不揍他,换路数了?”


他母亲说:“当时就是感觉,打你、骂你也没用,一副破罐破摔的样,越打你越不听话。我也就是想开了,成绩降低不再计较,只须没学坏就好!”


没想到,妈妈当时的“想开”,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伴随是标准配置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爸爸妈妈


大家常常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就是感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是非常需要爸爸妈妈了”。


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看上去剑拔弩张,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但这正是他们需要爸爸妈妈坚持伴随的时刻。


就像《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的: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每个看起来不听话、很难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强有力的支持。”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过去在《朗读者》中提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儿子忽然之间关上了门。


“他的门除去吃饭和上卫生间外,从来没打开。他不允许别的人进到他的房间,不然他会离家出走。”


他不愿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伴随房门一块关上的,是他的心门。


麦家没舍弃与儿子的互动交流,依旧一直伴随他,尝试走进他的内心。


做饭时,他会邀请儿子分工合作,一块完成一桌佳肴;

吃饭时,主动给儿子夹菜;

散步时,轻叩儿子的房门,期望他一块去;

爬山时,帮儿子筹备好登山鞋,儿子爬得吃力时,伸出手拉儿子一把。


虽然还是没太多的语言交流,但麦家了解,父子的关系正在渐渐缓解,儿子的情绪也在慢慢地降温,所有都在向好的方向进步。


成长一直都困难,迷茫、焦虑和痛苦总是是正常状态。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作为爸爸妈妈,大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伴随、关注和支持,让孩子的心灵有依托的港湾和坚实的后盾,守护着孩子脆弱而自由的心灵。


《陪孩子走过青春期》一书中写道:


“无论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怎么样霸气冷酷,装得多么无需大家,爸爸妈妈仍然是他们的天,家仍然是他们内心最需要的安全港湾。”


青春期的孩子们一边推开爸爸妈妈的管束,一边又渴看着爸爸妈妈的支持与伴随。大家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和孩子并肩而立,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取得他们的心,帮助他们成长的更出色。





共情和理解才是顶配

取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要紧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爸爸妈妈可以看见我,理解我,尊重我,共情我。


就像《共情力》的作者乔拉·米卡利说的:


“假如没共情,大家就没办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


电影《垫底辣妹》中,女生沙耶加的母亲就是一个善于共情的父母。当女儿付出了努力,成绩依旧没起色,崩溃大哭时,她没像普通爸爸妈妈那样,说一些“你应该再努力一点”之类的大道理,而是温顺地说:


“假如感觉太累了,舍弃也没关系,你已经非常努力了呀。”


正因有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做后盾,原本有的贪玩、不听话的沙耶加才能渐渐走上正轨。


青春期孩子偶有些敏锐、焦虑,在那些看上去漫不经心的话语背后,肯定有着他们想要表达的诉求。


譬如,孩子跟你抱怨一直考试,背后的焦虑可能是:我怕自己考不好?考不好是否会被骂?爸爸妈妈爱的是好成绩的我还是本来的我?


譬如,孩子告诉你同学打架,背后的焦虑可能是:我如果被欺负了该如何解决?母亲会是什么反应,能否对你说?


大家试着掌握听懂青春期孩子的这类话外之音,接纳他们的问题,积极回话他们的需要,看见他们的脆弱,帮助他们调节负面的情绪。


孩子的青春期,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青春期不止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爸爸妈妈的一次大考,只有学会了正确的答卷方法,才能书写更认可的答题。


__________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闭嘴是标准配置,伴随是高配,顶配是什么?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